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媒体 >>正文
让人“上头”的北汽制造:借北汽之名狂刷存在 真实身份出人意料
新闻媒体24人已围观
简介 令人称奇的是,在北汽集团手里没有被玩转的一家制造厂,到了富路集团手里却变成了宝。这家低速电动车厂商,似乎醉心于宣传“北汽制造”的字眼。而除了给人留下“正牌”的印象,富路集团还有更多的打算。作者:濮振宇 ...
令人称奇的上头是,在北汽集团手里没有被玩转的让人人意一家制造厂,到了富路集团手里却变成了宝。汽制这家低速电动车厂商,造借之名似乎醉心于宣传“北汽制造”的北汽字眼。而除了给人留下“正牌”的狂刷印象,富路集团还有更多的实身打算。
作者:濮振宇
导读
壹 ||现在的份出“北京汽车制造厂”,已不同于当年。上头最初,让人人意北汽制造是汽制以北汽控股优质资产的身份被置入北汽股份的。但事与愿违,造借之名后续几年,北汽与北汽股份整体业绩的狂刷攀升不同,北汽制造由于产品老化,实身经营状况逐渐恶化,业绩也持续下滑。
贰 ||从2015年到2020年,北汽制造历经两度易主,但企业名称却一直没有被更改,这背后与其深厚的品牌历史资产不无关系。
叁 || 获得生产资质和厂房只是“敲门砖”,富路集团的真正目的,在于立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并跻身汽车行业主流。现阶段,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竞争力能否提升。
近来,汽车行业中有一家名为“北汽制造”的企业,突然动作频频,一系列操作让人眼花缭乱。先是宣布推出一款新的微型电动车产品,而后又向外展示其商用车基地的建厂进度,此外还宣布与知名动力系统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
北汽,这个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自主品牌,终于发起了新一轮攻势?这是不少行业人士看到上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但真相出人意料。这个不断露面的北汽制造,并不是人们以为的北汽集团旗下公司,而是另有他人。
5月17日,就北汽制造的情况,经济观察网记者以公众身份联系了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国资委产权处相关人士表示,2015年之前,北汽方面持有北汽制造51%的股权,2015年北汽方面持有的这51%股权已经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了,所以北汽制造如今是民营企业,跟北京市属国企没有关系。
据记者查询,接盘北汽制造的民营企业,是在低速电动车领域颇有知名度的富路集团,该集团生产丽驰等品牌低速电动车。近年来,低速电动车企业面对发展瓶颈,想要“转正”成为行业正规军,已经不是新鲜事。
但令人称奇的是,在北汽集团手里没有被玩转的一家制造厂,到了富路集团手里却变成了宝。这家低速电动车厂商,似乎醉心于宣传“北汽制造”的字眼。而除了给人留下“正牌”的印象,富路集团还有更多的打算。
既不属于北汽,也不在北京
现在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已不同于当年。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北汽集团挂牌转让所持的北汽制造51%股权,转让价格为11699.0077万元。据天眼查信息,北汽制造51%股权接盘方是北汽制造持股49%的另一家股东——北京汽车装配厂,后者是民营企业,实控人名叫姚长生。此轮交易2016年5月正式完成工商变更后,北汽制造100%股权均由北京汽车装配厂持有。
五年之后,北汽制造又迎来了一轮股权变更。2020年5月,富路集团老板陆付军通过青岛富路实现了对北汽制造的间接控股,还将北汽制造的总部由北京搬到了青岛,北京汽车装配厂则完全退股。
陆付军被称为山东的“低速电动车大王”,他创立的富路集团成立于2000年,早年主要生产三轮摩托车。2014年,富路集团进入四轮低速电动车行业,并成为山东省内最大的低速电动车企业之一。
北汽制造之所以被转股,与其业绩不佳有关。2001年,经历重组改制,北汽制造成为了北汽控股(北汽集团前身)的子公司。2010年,北汽控股以包括北汽制造51%股权在内的资产出资成立了北汽股份,北汽制造由此成为北汽股份的子公司。
最初,北汽制造是以北汽控股优质资产的身份被置入北汽股份的。但事与愿违,后续几年,与北汽股份整体业绩的攀升不同,北汽制造由于产品老化,经营状况逐渐恶化,业绩也持续下滑。
2012年11月,北汽集团将北汽制造从北汽股份中剥离出来,由集团层面直接管理,成为北汽集团一级控股子公司。管理层级的提升,被认为北汽集团对北汽制造的重视度提高了,这使外界一度看到了北汽制造走出困境的希望。
不过,业绩数据表明,回归集团层面的北汽制造发展也并不乐观。2014年度,北汽制造营业收入为144930.43万元,净亏损高达70019.98万元,资产总计为480170.1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8823.16万元。
不改名原因:品牌资产和造车资质
从2015年到2020年,北汽制造历经两度易主,但企业名称却一直没有被更改,这背后与其深厚的品牌历史资产不无关系。
作为新中国第二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北汽制造早在1951年就已诞生,1958年由朱德元帅亲笔题写厂名。1951年,北汽制造受中央军委命令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辆摩托车;1958年,北汽制造自主研发了北京市第一辆小轿车,并开进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与表扬;1963年,北汽制造开发出中国第一辆轻型越野车——BJ210。
上世纪60年代,在苏联不再供应当时中国的主力军车GAZ-69后。北汽制造承担起了研制军车的任务,在GAZ-69的基础上仿制出了BJ212,并在1965年开始生产,至今累计生产超过200万辆。
在民用车领域,改革开放后,北京汽车制造厂推出了BJ212的民用版本,以及另一款“军转民”车型勇士。另外,北京汽车制造厂还在1983年,与ACM(Jeep品牌母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北京吉普公司。
不仅是品牌历史资产,北汽制造拥有的生产资质也是近年来行业一大紧俏“资源”。2017年5月后,国家发改委暂停审批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长达一年时间,虽然2018年5月江淮大众项目的获批打破了这一冰封期,但后续通过审批的项目仍然寥寥。
因此,收购现有车企成为了新能源造车势力解决资质问题最可行的方式之一。富路集团以低速电动车起家,低速电动车不属于正规新能源汽车,无法上牌。而北汽制造具备越野车(含新能源)、轿车(含新能源)、货车(含新能源)、客车(含新能源)、军车、改装车资质。
富路集团巧用“正牌”身份
北汽制造虽然也头顶“北汽”的品牌历史光环,但相关的核心技术资产并未从北汽集团转移到富路集团。“(现在的)北汽越野在产品技术上和北汽制造没有任何关系,北汽制造厂(此前的易主)就是一个生产工厂的事儿。”一位北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但对富路集团来说,其第一诉求是通过收购资质,从而获得正规新能源市场的入场券。国内的低速电动车行业,经过一段时间野蛮生长后,在近几年遇到政策收紧和标准提升带来的发展瓶颈。而收购一家拥有正规资质的企业就成了一个捷径。低速电动车行业已经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如,雷丁汽车收购川汽野马,河北御捷联手,山东宝雅收购一汽吉林,等等。
富路集团先后打造了丽驰、富路、骐风、陆派四个低速电动车品牌,但到2018年左右业绩下滑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山东丽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10.44亿元,同比下降约20.1%;净利润为5521.23万元,同比下降约19%。
也是在2018年,富路集团与北汽制造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北汽制造德州分公司,联合打造新能源汽车。2019年10月,北汽制造德州分公司投产,产品包括北汽豹200、豹100、大猫等车型。从外观看,大猫原型是“丽驰C01”,豹200原型是“骐风K7”,后两者都是低速电动车,时速多在50公里内;北汽制造改进后的版本,最高时速升至100公里,可上新能源汽车牌照。
今年1月,北汽制造在青岛的新总部在历经两年建设后也竣工投产,该项目位于青岛莱西姜山镇。目前,富路集团掌控下的北汽制造拥有青岛、德州、临沂、黄骅四大生产基地,具备年产45万辆整车制造能力。
获得生产资质和厂房只是“敲门砖”,富路集团的真正目的,在于立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并跻身汽车行业主流。现阶段,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竞争力能否提升。
此前,富路集团与北汽制造合作推出的各类微型电动车未在市场上掀起波澜。以北汽大猫2020款基本型为例,该车上市于2020年5月,官方未公布续航数据,但其10.95kWh的电池容量在同期竞品中完全不占优势,整车售价却高达4.98万元,远超宏光MINI EV。
而北汽制造最近加强了新产品升级,其宣布新推出一款名为S3的车型,定名“元宝”,新车将于5月开启预售,6月中旬上市。这是一款全新升级的微型电动车,上市后将与奇瑞QQ冰淇淋、五菱宏光MINI EV等展开竞争。富路集团希望新车能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在布局微型电动车的同时,北汽制造还有着拓展更多汽车细分市场的野心。在“BAW北京汽车制造厂”官网上,该公司的产品规划已经突破A00级电动车的范畴,新加入了皮卡、MPV、小卡等车型。
近日,汽车动力总成供应商东安动力宣布与北汽制造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双方已就北汽制造量产的经典SUV产品、微卡产品及后续全新平台规划的皮卡、MPV、SUV等新车型达成了动力搭载项目合作。
原文链接:http://py30w.in-forms.com/news/142f37999478.html
Tags:
下一篇: 鄂企组团东盟行 赴马来西亚签单逾2亿元
相关文章
报告: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格局正逐渐形成
新闻媒体中新网5月19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18日,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出现负增长。其中,行业缩表主要源自民营房企缩 ...
【新闻媒体】
阅读更多韩国奢侈品消费激增,一季度高额消费同比飙升近90%
新闻媒体韩国三星信用卡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长期化影响,人们被压抑的消费需求转向奢侈品市场,高额消费迅猛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单笔交易额高于100万韩元约人民币5247元)的高额消费同比大增89%。按消费者 ...
【新闻媒体】
阅读更多高盛:维持国药控股中性评级 目标价升至22.38港元
新闻媒体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1099)“中性”评级,上调2022/23年纯利预测1%/0.9%,下调2024年度纯利预测0.2%,以反映疫情影响及较预期好的财务成本管理,目标价由22.15港元升至22. ...
【新闻媒体】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盛天网络(300494.SZ):公司目前账上现金超10亿元 积极关注投资和并购机会
-
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金融稳定法》是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制度底座,具体落地措施还需更“实”
-
上海:严格实行“非必要不离沪” 坚决防止疫情外溢
-
高盛:维持药明康德买入评级 目标价161港元
-
伍戈:不止于地产
-
浙江省七部门将联合严打侵犯亚运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
港股科技股爆发,京东集团涨近6%美团涨4.4%
-
宁德时代“炒股”账单:9支股票年赚38.9亿元,达全年利润1/4
-
新元科技(300472)股东朱业胜质押380万股,占总股本1.43%
-
马斯克达成收购协议后,“告别推特”成热门话题
-
马斯克440亿美元拿下推特后说了这句话
-
马斯克收购Twitter可能被监管机构阻止?反垄断专家:应该不会
-
长沙高铁换乘要出站吗;高铁换乘怎么换,需要出站吗?
-
交通运输部:一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360亿元,同比增长9.8%
-
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意在引导市场预期
-
北京:如遇借防疫哄抬价格,可打12345投诉举报
-
东西问丨郑奕:博物馆如何打破东西方文明的“次元壁”?
-
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正确认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不被“高收益”误导
-
伊朗外交部:与沙特最新一轮对话“积极认真”
-
上海现在的“随申码”赋码规则是怎样的?专家解答来了→